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也对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证分析方法、数学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等方面。
1.实证方法
实证分析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要使经济学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抛开价值判断问题,使经济实证化。当然,西方古典经济学也有规范分析的传统,而且某些学科如福利经济学就是规范经济学,但经济学的主体是实证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有着深厚的规范分析的传统,致使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解释现实经济,在许多问题的讨论上始终无法得到一个相对一致的结论。所以,在经济学研究中引入实证方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方法问题,还关系到经济学的社会价值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很难充分显示出来内在的本质、矛盾和规律性。如果仅仅由此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演绎,就很难得出恰当的结论。因此,必须对正在实践之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现实运动进程进行实证研究,在复杂的环境和多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揭示社会主义经济“是什么”。但是,也要看到,近年来,在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实证分析方法的种种误解和偏差:(1)认为实证法就是搞实际调查的研究,否定必要的理论指导,甚至出现了理论虚无主义的倾向。(2)过多地强调假设和建模,排斥必要的定性分析,割裂“是什么”和“为什么”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了“描述主义”的倾向。(3)忽视、甚至否定价值判断,片面强调“操作性”。这些误解和偏差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
2.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经济学家“工具箱”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经济学广泛运用数学工具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从那时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显示出了诸多值得充分肯定的优越性,数学进入经济学这一百多年,也是经济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证明数学对于经济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仆人”。由于种种原因,数学在我国经济学中的应用一直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建国后的前30年,不仅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忽视数学,而且在经济学研究中基本将数学工具拒之门外。80年代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大量引进,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轻视数学方法的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
与此同时,经济学中又出现了“数学化”的倾向。一些经济学家把数学当作经济分析的唯一手段,不顾条件地加以运用,这种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些文章不是从研究的需要出发运用数学工具,而把数学公式模型作为装点。第二,有些研究成果假设过多而且随意性很大,在资料的处理上往往人为地进行“调整”,降低了论证的说服力。第三,有些运用数学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由于缺乏必要的定性研究作指导和必要的经济理论知识作支撑,往往是前后矛盾或违背常识,貌似科学、严密,实则有很多漏洞,更无法操作。这些现象在我国经济学界大量存在,已成为我国西方经济学研究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喧宾夺主,成了经济学的“主人”,经济学家则成了数学的“奴仆”。这种过分数学化的趋势,标志着经济学正在逐渐失去其作为社会科学应有的特性,如对现存社会经济结构的批判性,对人和人之间生产关系的揭示,对社会经济制度的揭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觉性感悟等;标志着经济学在唯科学道路上走过了头,以至于丧失了对活生生的人的关怀与分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经济学分析工具的贫乏。
3.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是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现代经济学中一种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思路。80年代下半期,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的深入,结构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方法的理论特征是从经济整体性及结构分析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他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缺乏弹性,价格的相对变动对资源重新配置的推动作用很小,供给与需求向均衡点的运动不能自动进行,从而市场不能结清,缺口无法填平。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不是自我均衡的体系,而是持续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的主要根源是部门间的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必须把经济分解成几个构成部分,从结构联系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发展的进程。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理论界围绕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战略选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一时期是中国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讨论不仅局限于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深入到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上的差异。产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随着对产业结构理论认识的发展,经济学界在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概括地说,一派主张总量分析,一派主张结构分析。经过讨论,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上和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上都发生了向结构主义思想理论的转变。今天回顾这场讨论,可以发现结构分析方法对于认识我国当前面临的内需不足仍有一定的意义。
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引进,对于改变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长期不被重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是二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学之所以有较大发展,出现了较为繁荣局面的原因之一。然而仅仅靠引进西方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在分析方法上如此,在经济学的其他领域也如此。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但是我们不可能从西方经济学中找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最终的选择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创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这正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不可回避的使命。